业界动态

只要专业用心,人真的能救活

作者:康尊医学   添加时间:2020-02-12 12:51:45   浏览:

□每一次马拉松赛事,专业救援都尤为重要。 /CFP


□晨报记者 刘 辉 实习生 吴雨伦

“业余选手参加马拉松猝死”的事件一再发生,需要深刻反思。继三月苏州半马赛场一位选手突然倒地后不治身亡,上周日悲剧再现。25日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又发生一起猝死悲剧。

沿途用水点不足

死者冯某为昆明一高校在读大一学生,今年21岁,在男子组半程马拉松赛进行到1小时24分钟时出现步伐不稳等情况,随即被救护组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在一项赛事里出现一起猝死事件可以被认为是偶发事件,但在一项赛事里出现猝死事件,还有另外9名业余选手被送往医院急救、1名非洲专业选手在比赛中中暑,表明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的组织工作和比赛条件有待改进。25日上午9时昆明气温已高达摄氏30度,但赛事按计划举行,在高温酷热以及1890米的高海拔下比赛。组委会在赛前曾表示,从起点、终点和距起点5公里以及之后每隔2.5公里都会提供饮料、饮水、浸水海绵块供参赛者使用。但参赛选手在比赛沿途却惊讶地发现,10公里项目比赛中竟没有出现用水点,很多选手只能在焦渴中完成比赛; 而参加半程马拉松赛的选手,有的在沿途也只能捡喝前面专业选手剩下的矿泉水。

每年参与40余场路跑救援的“第一反应”队长陆乐在采访中说到,“主办方供水不足很大程度造成了此次悲剧。”在陆乐看来,这样的“干跑”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此次悲剧。“死者之前没有任何关于心脏不适的迹象,遇上天气炎热,显然水分和电解质补充不足促成了心脏骤停。

专业救援至关重要

心脏骤停前身体会发出信号吗?陆乐表示,起初患者是心源性骤停。心源性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造成循环停顿,心脏射血功能的终止导致患者缺血缺氧,头晕目眩,最终丧失意识。而发生心源性骤停到最终完全失去意识,整个过程仅仅持续10秒钟,在这短短的10秒钟内,患者几乎已经失去意识,根本没有时间做出反应。

对于该如何利用救援后的黄金时间,参与过东京马拉松救援的陆乐以世界上最安全的马拉松比赛东京马拉松为例,指出赛前充足的准备至关重要。东京马拉松至今已举办八届,累计参赛人数达22万人次,共有7人次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但这七个人最终都被救活了。而在中国大大小小的路跑中,心脏骤停患者几乎都以悲剧告终。他把这样的差距归功于东京马拉松组委会严谨的执行、反复的演习。在东京,马拉松比赛每年两月进行,救援训练从前一年的两月开始,每个月训练一次,在12次演练过程中,救援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完善,这样的科学系统与反复演练促成了东京马拉松心脏骤停百分之百的存活率。

然而国内几乎所有的马拉松救援几乎完全依赖于救护车,救护车资源十分有限,且通常10分钟才会赶到,因此错过了最佳的救援时间。说起马拉松救援的具体过程,他把这个过程分成了三个阶段:0-2分钟、2-5分钟、5分钟以后。0-2分钟之内救援应由赛事志愿者负责,志愿者应判断患者的情况并在适当的时间进行心肺复苏。2-5分钟后就要交给像“第一反应”这样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我们尽量做到与救护车无缝对接,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做一些急救,可惜像这样的急救队在中国就我们一家。”虽然中国对于心脏骤停的救援并不理想,他依然希望传递给大家一些正能量,“只要更多的人像我们一样用心专业,人真的能被救活。
  【打印此页】  【关闭
  • 电话咨询

  • 021-58912197
  • 13916931990